总结:垃圾产品的制造离不开整个垃圾反馈机制。
投诉至银监会后,银监会表示对于App的设计缺陷(非漏洞,如信息泄露,财产损失)没有管理权。在银监会客服小姐姐的协助下,将相关信息转交至总行。
第二天收到所在地区省分行的电话,表示会尽快上门协助处理解决,并在电话里向我解释了建行App存在此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关于App的缺陷类反馈最终兜兜转转都会被当做服务质量投诉转交至投诉人所在地省分行再转交市分行,由市分行出面协调处理,而处理结果的好坏(用户是否撤投诉)关系着被指派分行的处罚与否。而被指派者在协调解决用户遇到问题的同时,会提交App存在缺陷的工单,往上递交
… … … … … …直至总行与技术部门对接。
于是,就出现了以下场景:
被指派分行工作人员:你好,我们会立即上门先帮您解决问题。
我:你们也挺忙,上门不是重点,我去邻近网点解决也行。关键是App长期存在的缺陷会怎么处理。
被指派分行工作人员:好的,咱先把问题解决,不影响您使用。我这边抓紧提交工单,向上反馈。
我:这个提交工单反馈有用吗?
被指派分行工作人员:唉,其实我们之前也都有提交,但机制就是这样,要层层递交,我们也不清楚技术部门最终是否收到,收到后优先级是怎样,也得不到他们的反馈。
……
昨天我去附近网点解决完,今天收到了被指派分行工作人员的电话,要求我撤投诉。我说这问题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应我撤了算什么?工作人员在电话里一直道歉,说其实这个投诉撤不撤跟App优化不优化没关系,只和他们的处罚有关系。
能听得出电话里她的无奈。
看到这里大家明白App为什么这么垃圾了吗?
因为用户的吐槽、投诉,网点人员每天在接待解绑、重绑无意义工作后提交的工单,最终可能都只停留在了上文的省略号处。
至于App团队?
嗯,混吃等死又如何?只要我不丢数据、宕机。别人的奖惩影响不到我做一个**,塞进你们每个人的手机恶心你们。